7月11日至20日, 2024年“師范教育協(xié)同提質(zhì)計劃”華東師范大學與麗江師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麗江舉行。活動分為2個部分,紅色研學和鄉(xiāng)村支教。在7月15日至19日期間,同學們走進了麗江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開展支教活動。
學生講師正在給麗江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小朋友們上課。(廖浚宏 攝)
“他在6歲時,還是一個放牛牧星的孩子,而到了36歲時,他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7月19日上午,一堂生動的職業(yè)啟蒙課正在進行。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的學生李欣悅,正有聲有色地給麗江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孩子們,講述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中國空間站的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的故事。
“我這次帶來的課程名字叫做《少年有夢》,希望通過桂海潮的逐夢故事來告訴小朋友們,少年不僅得有夢想,還要付出努力才能實現(xiàn)夢想。少年有夢不能止于心動,還要付諸行動?!崩钚缾偙硎尽?/span>
回望過去幾天的支教經(jīng)歷,李欣悅頗有感慨,在這次的活動中,她不僅學習到很多知識,也收獲了專屬于麗江的友情。“首先,我們和麗江師范學院的小伙伴們,一起備課,一起做課程設計,已經(jīng)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互相學習到了很多教學的經(jīng)驗和知識。其次,是和這里的小朋友們在交往過程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讓我非常難忘?!?/span>
學生講師正在給麗江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小朋友們上課。(廖浚宏 攝)
據(jù)了解,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與麗江師范學院的學生講師們以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為主線,設置了16門課程,一共32個課時。課程內(nèi)容包括《檸檬密信》《神奇的紫甘藍》《魔法古建》等。
支教成員為小朋友輔導作業(yè)。(供圖)
“通過豐富的課程設置,讓麗江市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40位小朋友們能夠逐漸培養(yǎng)出科學素養(yǎng)和能力。同時,也通過一些課程讓他們更加了解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麗江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輔導員蔣菲菲說。
為了開展好本次活動,每天晚上,師生們還共同開展總結分享會,反思之前教課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接下來所設計的課程進行備課。
晚上,華東師范大學和麗江師范學院的同學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備課。(供圖)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我覺得支教活動是一個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雖然支教的時間有限,但是通過和同學們的相處,讓我更加珍惜我們共同成長的機會,也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樂趣,更加堅定了我以后要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決心!”麗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李思雨告訴記者。
據(jù)了解,在本次社會實踐中,師生們還在麗江開展了田野調(diào)研,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科學教育進行了跨學科的融合,并運用到了本次支教課程當中。讓同學們收獲到更多跨學科領域的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課程設計的水平。
展示課程成果。(廖浚宏 攝)
“希望華東師范大學的同學和麗江師范學院的同學,通過此次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可以建立長存的友誼,能夠一起共同進步,將來扎根于祖國的基層講堂,為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作出貢獻。”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秘書、輔導員章申說。
記者/廖浚宏
編輯/和真羽
責編/和眾學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