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共筑全民網絡安全防線,守護數(shù)字時代美好生活

2025-09-16 17:30:22 閱讀量5340 字數(shù)891


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

9月15日,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今年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fā)展”深刻揭示了網絡安全與人民福祉、國家發(fā)展的緊密關聯(lián)。我們特別邀請到云南凌云(麗江)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閆霖走進FM97.7麗江旅游交通廣播直播間,就相關議題進行深入解讀。


云南凌云(麗江)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閆霖。(麗江融媒記者 和瓊 攝)


點擊收聽



閆霖表示,“網絡安全為人民”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網絡安全各項舉措應聚焦保障公民權益、防范網絡詐騙等。而“網絡安全靠人民”強調全民共治,需每個人提升法律意識與防護技能。在網絡安全領域,實現(xiàn)“高水平安全”需依托法治構建防御體系,“高質量發(fā)展”也需要以安全為基石,二者相輔相成。


校園網絡安全至關重要。閆霖律師提醒,校方和學生都需警惕個人隱私泄露、網絡詐騙、惡意軟件攻擊、公共Wi-Fi風險及網絡言論不當?shù)葐栴}。學校應加強安全管理與教育,學生也要提高密碼保護和信息識別能力。


從法律層面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絡詐騙、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散布網絡謠言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未盡安全保護義務等,均是常見的網絡安全違法行為。如房地產員工售賣業(yè)主信息、高考生詐騙等案例,不僅侵害受害者權益,還擾亂社會秩序,違法者將面臨違法者將依法承擔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行為也可能引發(fā)網絡安全問題并觸犯法律。連接不安全的Wi-Fi、在社交媒體隨意分享信息、下載不明來源軟件等,都暗藏法律風險。例如,提供免費無密碼Wi-Fi可能違反網絡安全法,隨意公開他人隱私可能構成侵權。


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網絡安全面臨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在數(shù)據(jù)隱私保護、算法偏見、AI輔助網絡攻擊等方面,對現(xiàn)行法律提出新課題。尤其在AI訓練數(shù)據(jù)使用、生成內容版權等領域,目前,仍存在法律空白,亟待完善規(guī)范。


網絡安全,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增強網絡安全意識,規(guī)范網絡行為,以實際行動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守護數(shù)字時代美好生活。


編輯/和瓊

責編/李婧

終審/張衛(wèi)國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發(fā)稿編輯:瓊)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