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五,在納西族民間流傳“納西祭天人”和“納西祭天大”的俗語,納西族群眾以氏族,家族為單位,到各自的祭天壇舉行古老而神圣的“春祭”儀式。其目的和意義在于祈求天神和祖先賜予福澤恩惠,祝愿子孫興旺、家庭和睦、風調雨順、村舍團結、民族昌盛。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倫理道德觀念,從而形成全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素質。歌頌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災祈福,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由于納西族祭天文化的系統(tǒng)、完整、豐富以及深沉的文化積淀,2014年,納西族祭天習俗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被譽為“省級民族文化傳統(tǒng)生態(tài)村”的麗江市古城區(qū)大東鄉(xiāng)竹林村對于祭天活動也十分重視,今年正月初五大東鄉(xiāng)竹林村以“敬自然、感黨恩、傳文脈、促和諧”為主題開展了新春祭天民俗活動,活動當天竹林村全村200余名群眾齊聚村口。在村主任、東巴的帶領下,按照年齡順序排隊,來到大東鄉(xiāng)竹林村民小組“束”氏家族的祭天場。依次舉行了納西族“春祭”祭天的除穢儀式、燒天香儀式、點香許愿儀式、獻牲儀式、敬酒儀式、吟誦納西族《創(chuàng)世紀》、敬飯儀式等純正的家庭祭天活動?,F場他們用樸實的行動有效的保護和推動著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由于各級政府和非遺管理機構不斷加大非遺保護的工作力度, 竹林村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良好的非遺存續(xù)情況,于2016年被省文化廳評定為省級“民族文化生態(tài)村”,竹林村新春祭天習俗也于2014年逐步規(guī)范開展。
祭天是納西族全民性民俗活動,農歷正月初五,開展納西族“春祭”祭天活動的還有麗江市古城區(qū)大東鄉(xiāng)、金安鎮(zhèn)、七河鄉(xiāng),玉龍縣鳴音鎮(zhèn)、魯甸鄉(xiāng)、塔城鄉(xiāng)、白沙鎮(zhèn)、太安鄉(xiāng)、大具鄉(xiāng)等地,也分布在川、藏納西族散居區(qū)域。通過新春傳統(tǒng)民俗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讓更多人重拾兒時的記憶,記住了鄉(xiāng)愁。
記者/和勤 責編/陳敏 李鐵
監(jiān)制/和紅軍 和麗星 總監(jiān)制/段成坤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
(發(fā)稿編輯:本臺報道)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