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癱 是指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fā)育障礙、運動功能受限等,腦癱的運動異常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和繼發(fā)性骨骼肌肉等問題。在我國,腦癱仍是導致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了小兒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
腦癱的病因非常復雜,可能是因為出生前、圍產期和出生后的單個或多個危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出生前因素:如遺傳因素、宮內感染、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孕期吸煙或飲酒、先兆流產、高齡孕婦、孕期接受X線照射、藥物影響等;
圍產期因素:如早產、低出生體重、巨大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核黃疸、新生兒低血糖、羊水異常、圍產期感染等;
出生后因素:如中樞系統感染(新生兒腦炎、腦膜炎)、新生兒顱內出血、腦積水、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以上高危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腦癱。
根據腦癱患兒的腦部的受損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癥狀不同,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運動發(fā)育落后,主動運動減少: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fā)育都較同齡兒童表現為顯著發(fā)育落后。如3月齡不會抬頭,9月齡獨坐不穩(wěn),1歲不會爬,1歲半不會走路,6月齡不會伸手抓物等。
肌張力及肌力異常:大多數腦癱兒童的肌力是降低的、肌張力是增高的。
上肢肌張力高 主要表現為拇指內收,手握拳,前臂內旋后伸,肘關節(jié)屈曲,肩關節(jié)內收;
下肢肌張力高 主要表現為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外展受限、膝關節(jié)伸展、下肢伸直、尖足、交叉腿、剪刀步態(tài)等;
軀干肌張力高 主要表現為頭不能放置于中立位,豎抱時頭易后背、拉坐時頭易后仰,嚴重時可出現角弓反張。

腦癱的治療最好是早發(fā)現、早治療,同時,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家長也要學會并參與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復訓練方法,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訓練要循序漸進??祻陀柧毷且粋€漫長的過程,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家長應根據孩子實際發(fā)育年齡,對照正常兒童發(fā)育表,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選擇訓練動作時應由簡到難逐步過渡。如果訓練動作過難,孩子不能完成,會導致挫敗感而失去信心、放棄訓練。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節(jié)目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導/李蓉梅
編輯/楊松珍
編審/王素蘭
監(jiān)制/張正合
總監(jiān)制/馬湘 楊國鈞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發(fā)稿編輯:楊松珍)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