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馬國”風物
和文光(玉龍縣) 文/圖
玉龍縣巨甸鎮(zhèn)、塔城鄉(xiāng)一帶古稱“花馬國”,自然和人文景點眾多,現(xiàn)介紹幾處如下。
德良江心島
德良江心島在巨甸鎮(zhèn)德良村,是一座被金沙江水環(huán)繞、面積約300畝的天然島嶼。它原本是沙壩,后因江水改道,其西側形成的新河道將之合圍,形成江心島。
島的四周柳樹成林,丈余高的刺蓬與成片的茅草交織在一起,如天然城墻般隔絕外界。
全島分兩個部分:上部灌木叢密不透風,荊棘間鳥巢星羅棋布,既抵御洪峰沖刷,又為鳥類提供繁衍樂土;中尾部的120余畝肥沃耕地,是20戶村民的田地,良田沃土孕育生機。
陽春三月,金沙江畔風光如畫,島上油菜花金黃、蜂蝶翩躚,南遷的候鳥在此筑巢,鳥鳴聲此起彼伏,恍若世外桃源。獨特的地質(zhì)作用使島嶼在洪水沖刷中呈擴張之勢,堪稱金沙江畔的勝景,其原始、自然之美令人心馳神往。
良美雞公石
在玉龍縣巨甸鎮(zhèn)下亨土村與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良美村交界處的金沙江中,兀立著一塊名為“雞公石”的江心巨石,納西語稱“威生魯美”,意為“雄獅般的巨石”。漢語名稱源于古老傳說,納西語名稱則直接取自其外形。
傳說,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兩兄弟為阻擋金沙江東流,派出子女到塔城關堵截。因玉龍公主獨力難支,身體的一部分被砍后順江漂至良美村,雞鳴過后化作江心巨石,故得“雞公石”之名。
從納西文化的視角看,“威生魯美”的命名更貼近它像獅子的天然外形,體現(xiàn)了納西族先民對自然物象的直觀認知。
歷史上,金沙江被稱“麗水”“麗江”“磨些江”,因盛產(chǎn)金沙得名,養(yǎng)育了兩岸的“磨些人”(納西族先民)。雞公石的頂部曾建有一座觀音廟,每逢春日百花盛放之際,附近的各族同胞齊聚于此。

雞公石。
神川都督府遺址
從石鼓長江第一灣順江北上約100千米,可到玉龍縣塔城鄉(xiāng)塔城村。唐朝軍事重鎮(zhèn)神川都督府和鐵橋節(jié)度的遺址就在這里。
唐調(diào)露二年(680年),吐蕃與唐王朝爭奪勢力范圍,在今塔城村村頭的金沙江上修建鐵索橋,于橋南筑鐵橋城、設神川都督府。唐貞元十年(794年),南詔和吐蕃之間的鐵橋戰(zhàn)役中,吐蕃北退,南詔在鐵橋城設鐵橋節(jié)度,與當時的云南、拓東、永昌、寧北、鎮(zhèn)西、開南、銀生等節(jié)度共稱“八節(jié)度”。
鐵橋城興于吐蕃時期,衰于南詔時期,今塔城村西北角的“衙口”就是其遺址。“衙口”是一塊西高東低的斜坡地,面積超50畝,原是村民的集會、娛樂之處,20世紀50年代初開墾為旱地。
從地理位置、地名和實地資料考證,“衙口”就是隋唐時期神川都督府和鐵橋節(jié)度舊址,理由如下。
1.地名稱謂有歷史意義。納西語的“衙口”即“衙門口”,指地方行政官員的辦公場所。當?shù)夭簧倮先朔Q,這個“衙口”就是“衙門口”,曾經(jīng)是官員辦公的地方。
2.地勢符合軍事需求?!把每凇蔽鞲邧|低,西靠云嶺山脈,東臨金沙江,北對塔城關,南接茶馬古道,易守難攻、居高臨下,符合軍事城堡的選址條件。
3.出土文物證明是古城。開墾田地時,當?shù)厝罕姴粫r挖到青瓦、陶器、瓷碗的碎片,表明這里曾是軍事城堡,最后毀于戰(zhàn)爭。
4.有城墻遺跡。“衙口”西北面有城墻遺跡,自西延伸到北,長達數(shù)里,基部為石頭,上部為土墻,背后的壕溝仍可辨認,但大部分城墻已遭破壞。
5.曾有炮樓和茶馬古道?!把每凇睎|北的土包上曾建有炮樓,殘壁上有炮眼,還遺存一條寬約兩米的茶馬古道。
隋唐鐵橋遺址
隋唐時期,在今麗江市西北部的金沙江上,曾橫臥著一座重要的鐵橋——塔城鐵橋。其遺址位于玉龍縣塔城鄉(xiāng)塔城村村頭,與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上江鄉(xiāng)木高村隔江相望。因為該地是唐朝吐蕃神川都督府所在地,此橋又名神川鐵橋。
關于塔城鐵橋的建造時間和建造者,至今尚無定論。一說為唐高宗調(diào)露二年(680年)吐蕃神川都督府所建;一說為隋朝大將史萬歲征云南爨氏時所建;一說為南詔所建。不過,施工建造者應該是聚居在滇、川、藏交界金沙江流域的納西族先民。這些工匠憑借高超的冶鐵技術、鐵器鍛制工藝、豐富的架橋經(jīng)驗,建造了這座鐵橋。
傳說塔城鐵橋借助天然橋墩建成。江中曾有一石如筆架般三岔豎立,納西語稱“卓怒美”,意為“橋之心”。1959年,該橋墩被航測隊在清理金沙江航道時炸毀,僅在冬季江水少時才偶爾可見?!把ㄊd鐵”是鐵橋的關鍵構造。過去,當?shù)厝嗽诮鹕辰瓋砂兜膸r石上能看到用于固定鐵鏈、直徑約1米的圓洞,即“穴石”,可惜1988年在修筑公路時被炸毀。“錮鐵”的遺跡則因時間久遠被江水沖毀。
塔城鐵橋不僅是軍事戰(zhàn)略要地,也是重要的民族經(jīng)濟貿(mào)易集市。
當時,云南麗江,四川鄉(xiāng)城、鹽源一帶牛羊遍野,人們在這里交易牲畜和物資,塔城鐵橋因此成為唐代各民族進行貿(mào)易的重要場所。
這里北連西藏、南通云南大理,地勢險要,是民族交往走廊與兵家必爭之地。吐蕃的崛起威脅到唐王朝的利益,于是,唐王朝支持南詔統(tǒng)一洱海地區(qū)。
但在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起兵反抗唐王朝,聯(lián)合吐蕃擊敗唐王朝的軍隊。此后,吐蕃在此設神川都督府,建東、西鐵橋城,塔城成為各方勢力博弈的焦點。
1992年8月,原麗江縣政府在此建了一通古鐵橋遺址碑。駐足塔城古鐵橋遺址,仍能遙想其昔日的雄姿。

塔城關。
塔城關
“誰把金沙鞭石堆?塔城層疊幾縈回。戍樓猶峙千峰靖,鐵鎖久沉一水開。此日青黎紛沃壤,當年白骨冷泉臺。我生圣世不兵戈,匹馬出關亦快哉?!边@是古人描繪塔城關的詩。
塔城關位于玉龍縣塔城村與維西縣其宗村交界的山梁上,海拔約2500米,是重要關隘、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如今,塔城關遺址尚存,坡上有清乾隆七年復修的碉堡,兩側是數(shù)里長的土戰(zhàn)壕“小長城”。從在附近發(fā)現(xiàn)的唐磚可知,“小長城”應是南詔為防御吐蕃而建。
自隋朝起,諸多重要戰(zhàn)役在此發(fā)生。如,吐蕃與南詔之戰(zhàn)、唐王朝與地方民族的交鋒、麗江木氏土司與其他勢力的歷次沖突等。
其西北面有達摩祖師洞,北面可見其春大橋橫跨江上。此橋改善了維西、德欽、玉龍、香格里拉4縣(市)的交通,增進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來。
塔城關上可以看到以上4縣(市)的山水,它是進入西藏等地茶馬古道的重要關口,軍隊、商旅、馬幫皆曾從此經(jīng)過。
五境水簾洞
五境水簾洞地處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五境鄉(xiāng)境內(nèi)金沙江畔。
水簾洞的山勢、位置、洞口瀑布、洞內(nèi)造型與《西游記》中的水簾洞相似,“洞中之水,沖貫于石竅之間,掛著流了出去,洞內(nèi)有石房,房內(nèi)有石鍋、石灶、石碗等”。
水簾洞集瀑布、溶洞景觀于一身。未睹瀑布,先聞其聲,從半山噴出的水流沿巖洞頂飛落,繪就一幅絕美的瀑布畫卷。水沫與水霧交織,水花和水珠齊躍,一片霞蔚云蒸之象。更奇妙的是,烈日當空時,半圓七色彩虹會縈繞在霧中。
水簾洞不僅造型美,面積也大,可供游人玩上一整天。這里別有洞天,最大的地方可容納上千人。這里融山光水色于一體,神奇俊秀、壯觀無比,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啟別村古銀杏樹
在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zhèn)啟別村村頭的“巨津州臨西縣城”遺址旁,有一棵千年銀杏樹至今仍枝繁葉茂。古樹下曾是啟別村納西族村民的祭天場,每年正月初五起,他們會在此舉行祭天儀式。
時光流轉,東巴在樹下主持祭天儀式的場景如臘普河水一去不返,但這棵千年銀杏樹依舊見證著臘普河畔的滄桑變遷,護佑著當?shù)卮迕竦男腋F桨病?/span>
銀杏樹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存的古老的植物,被稱為“植物活化石”,其他同類物種大多已滅絕。這棵千年銀杏留存著當?shù)厝舜鄠鞯挠洃?,后人懷著敬畏之心走近它,體會它傳遞的信息,并祈愿家庭幸福吉祥。

古銀杏樹。
臨西縣城遺址
1252年8月,忽必烈受命征伐大理國,1253年12月攻克大理國首府太和城。此后,大理國的大部分地區(qū)歸順蒙古汗國,忽必烈在云南建立各級行政機構,臨西縣應運而生。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廷于原大理國西北的“極邊險僻之地”羅裒間設置臨西縣,歸麗江路巨津州(今玉龍縣巨甸鎮(zhèn))管轄?!洞笤笠唤y(tǒng)志》記載了臨西縣設置的時間、縣址、歸屬,因其編修時間距臨西縣建縣很近,所記史實可信。該書還記錄了包括羅裒間、塔池邑、塔扎和寨等地的情況。
羅裒間在今維西縣塔城鎮(zhèn)臘普一帶,塔池邑為維西縣塔城鎮(zhèn)所在地,塔扎和寨是玉龍縣塔城鄉(xiāng)塔城村。臨西縣管轄范圍涵蓋今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維西縣、德欽縣,以及玉龍縣塔城鄉(xiāng)。
關于臨西縣址,筆者作過以下考證。
1.羅裒間的特殊性。今維西縣的臘普由羅裒間演變而來,臘普的最早居民為納西族。
2.哈達村。臨西縣址在維西縣塔城鎮(zhèn)啟別村的哈達村。從啟別村往西不到千米的哈達村有古城墻遺址,當?shù)丶{西族稱“衙門洛”,意為政府所在地,臨西縣址就在這里。
臨西縣被廢除后,新成立的維西縣縣名取自“維登”之“維”與“臨西”之“西”,縣政府設在保和鎮(zhèn)。
今天的維西縣塔城鎮(zhèn)即過去的臨西縣羅裒(臘普),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腹地,是滇金絲猴的家園、“勒巴藝術之鄉(xiāng)”,旅游資源豐富。
滇金絲猴國家公園
滇金絲猴被譽為“第二國寶”,是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暗針葉林帶的“雪山精靈”。它們體型粗壯,毛厚且長,體長在51厘米到83厘米、尾長在52厘米到75厘米之間,雄性體重在15千克到17千克、雌性體重在9千克到12千克之間。
滇金絲猴的生命力頑強,長年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地區(qū)。猴群活動范圍達上百平方千米,在寒溫性針葉林至針闊葉混交林中覓食。它們的小翹鼻、白里透紅的面龐與厚紅唇惹人喜愛。
滇金絲猴以冷杉樹上的黑灰色松蘿為食,但因松蘿的營養(yǎng)價值較低,導致滇金絲猴的生育率較低。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