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勝縣民族中學帶來的課本劇《彩虹橋》,講述了一段溫暖的校園故事:藏族同學扎西因一本珍貴的藏文書籍,與心直口快的漢族同學小軍產生誤會。在法治副校長的及時引導下,一場“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班會打開了大家的心扉,兩人從誤解走向理解,從隔閡變?yōu)榘?,真誠化解了矛盾。

課本劇《彩虹橋》排練花絮。(供圖)
《彩虹橋》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沖突、解決、升華”的完整故事線,清晰點明“法治教育”“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承”三大核心主題。結尾處“彩虹橋”的意象和“我們是一家人”的吶喊,極具情感沖擊力和教育意義。

課本劇《彩虹橋》排練花絮。(供圖)
課本劇的選角原則是“神形兼?zhèn)?,更重內心”,不追求外貌的極致相似,重點挖掘有潛力且能與角色產生共鳴的學生。小扎西需要能通過眼神和細微的肢體語言,傳達出初期的隱忍、被誤解時的激動,以及最終原諒后的釋然;小軍不是一個“壞學生”,他需要有較強的臺詞爆發(fā)力,同時也能駕馭細膩的情感轉變;王老師是一位“引導者”,氣質沉穩(wěn)、聲音洪亮,具有天然的信服力和親和力。配角與群演則由反應敏捷、表演自然的學生擔任,代表了班級里善良、理性的多數(shù)派。

課本劇《彩虹橋》排練花絮。(供圖)
當熟悉的課文變成可演繹的劇本,生硬的文字變成立體的臺詞、動作和情感,這種轉化充滿創(chuàng)造力。在老師和同學們看來,這不僅是一次表演,也是對表達能力、團隊協(xié)作和臨場應變的綜合鍛煉,更是關于勇氣、合作和成長的教育。他們希望多年后回首,這段為熱愛共同努力的時光,能成為青春紀念冊里最鮮活的一頁。
課本劇《彩虹橋》排練花絮。(供圖)

采編/左林玨
責編/楊四見
終審/張衛(wèi)國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