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學教師到博物館館長,多年來,馬海不曾停下腳步,他踏遍華坪山山水水,走村入寨,系統(tǒng)的收集整理華坪文史資料,為家鄉(xiāng)積攢歷史文化底蘊。馬海也曾獲云南群眾藝術最高獎——彩云獎。【微信用戶請點擊頁面左下方“閱讀原文”觀看此條新聞視頻】
在興華廣場,記載先輩們美德事跡的三個故事《華坪志士救朱德》《肖天相拾金不昧》《張聯(lián)興募捐修橋》被雕刻在36米晚紅霞石材上,這是華坪縣首塊大型浮雕,在成為景觀的同時,也傳遞著社會正能量。浮雕故事則由華坪縣博物館館長馬海獨立搜集編撰。2012年之前,馬海在女子高中擔任教師,家訪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華坪的歷史沒有系統(tǒng)的文獻記載。為了讓十七萬華坪人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馬海開始著手華坪歷史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多年來,馬海不畏路途遙遠,進村入戶,走遍了全縣四鎮(zhèn)四鄉(xiāng),60多個自然行政村,發(fā)現(xiàn)挖掘華坪古跡140多處。目前博物館館藏文物兩百余件,其中有3件國家級文物。2013年,他參與發(fā)掘龍井古墓群,出土的明代青釉瓷瓶被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實現(xiàn)了華坪國家級文物的零突破。2018年,民族小學四合院也順利通過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實現(xiàn)了省級保護單位零的突破。
為讓每一個華坪人真正了解家鄉(xiāng),馬海將自己收集歷史資料的筆記進行梳理,出版長篇散文著作《華坪記》,經(jīng)過五年的資料搜集再整理,第二部《華坪記》已編寫完成。他參與撰寫的11篇地名故事入選《華坪地名志》。散文《酒碗里的月亮》獲第十屆云南日報文學獎,隨筆《消失在馬蹄上的帝國》獲首屆延安文學獎,書法作品獲第五屆麗江藍月亮獎。在眾多成績面前,馬海并沒有止步,他主動走出來做博物館講解員,到華坪各中小學校為學生做本土歷史知識普及,在各單位巡講五十余場,為華坪地方歷史的普及做著自己的貢獻。
記者/華坪臺 劉德華 李媛媛(實習)
責編/陳 敏 李 鐵
監(jiān)制/和紅軍 和麗星 總監(jiān)制/段成坤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
(發(fā)稿編輯:本臺報道)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